“三节”专栏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三节”专栏 >

解读文化创意时代的“王公庄精神”

发表日期:2010-10-27 点击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个村庄也有其有别于其他村庄的品格和精神。采访归来,提笔之余,记者总在思考,王公庄不仅走在了中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面,而且在全国新农村成长“典范”中也不落后。而创下这一成绩,将“民权虎”的村庄名片递出去,递给全国,递给世界,仅仅靠的是一群热血汉子?几张虎画?乃至惠民政策?乃至多方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拉动?显然,独木不成林,任何一支能够分解出来的力量都是薄弱的,因为无法像“人”字一样形成强大的支撑。那么,是什么将王公庄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点不难想明白,那就是这林林总总的巨大合力!如同不曾远去、不能远去的“512抗灾精神,这其中也应该已张扬起一种精神吧?或许她还不够成熟,但如同这5月麦香芬芳的水乳大地,阳光下到处是等待开镰的憧憬和收获的喜悦。

 

但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诠释和解读?

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建峰告诉记者,这一个问题,他也在思考,也在总结。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王公庄文化广场最醒目的地方,将竖起一块碑,碑上郑重地工工整整地刻上什么是“王公庄精神”,或许是几个富有力量的词汇,也或许就是一段令王公庄人警醒、奋进的话语。是呀,“王公庄精神”是什么?她给予王公庄以外的人和社会最普遍的发展启迪又是什么?这倒很令人期待!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什么

前不久,在北京,出租车上一位年近五十的的哥问记者是哪里人。以往河南人留在外省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外省人给予河南人怎样的思维定式,记者多少知道一些。但记者还是脱口而出:“河南人。”那的哥接下来说:“河南人好啊,河南人勤奋,吃苦。北京就有很多河南人,收破烂的,卖菜的,干工地的……”这话让人听着到底不舒服,记者刚要表达一些“敏感”,就听那的哥很爽快地说:“河南人还是相当有头脑的。就有一些人慢慢干大了,有了些积累,就干起大生意来了。”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