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时政新闻 >

不同的时代 相同的追求(4)

发表日期:2012-01-11 点击
   

“合作社领着进市场,还盼走得更稳当”

 

在城关乡姜楼村一个蔬菜大棚里,我们遇到了蔡爱兰。这位52岁的农家妇女感叹:“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家种着6亩地。往年种小麦,亩产在700斤左右,小麦收割后再种一茬玉米,一亩地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现在,家里的4亩地租给了天裕实业公司,每亩可得1000斤小麦价格的租金。她自己来天裕公司打工,还是种地,每月能领取1600元工资。“同样是种地,收入不一样。”她说。

 

像蔡爱兰这样实现了“种地方式转变”的农民,兰考还有不少。在县委、县政府推动下,兰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18个发展到300多个,覆盖全县70%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农民与大市场的对接。农民称赞说:“合作社领着我们进了市场。”

 

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三义寨乡南马庄村1581口人,耕种着2850亩地,2004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800元,去年却达到了5000元。“增幅快,是因为有了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张砚斌说,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在这里挂职锻炼。她倡导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从此收入走上增长的“快车道”。

 

专业合作组织也吸引着农民。37岁的葡萄架乡董庄村农民翟长俊,在广州、郑州、武汉等城市打工10多年。现在,他和爱人回村经营起蔬菜大棚来。合作社帮他们建大棚、卖菜,一个大棚就收入2万多元。他说,“这比外出打工强,我不再出去了。”

 

进了市场,农民还盼望能“走得更稳当”。

 

红庙镇夏武营村的张平安告诉我们,年初芹菜种得太多了,不少地方都赔了钱,他没有亏本,是因为山东寿光的朋友给他提供了信息,于是推迟了种植时间,错季收获挣了钱。信息帮了他,但他最担心的还是信息,“如果规模再大一些,靠人际关系来了解信息就不够了。”如何获得稳定的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信息,仍让他忧虑。

 

东坝头村的庞建波种的是蘑菇,石砦村的王金贵种的是洋葱,他们发愁的一是贷款难,二是技术不过关,不敢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

 

信息、销售渠道、技术培训和金融服务,都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看来,要使农民在市场上“走得更稳当”,光靠兰考县委、县政府还不够。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