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摘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建文摘 >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

发表日期:2012-09-07 点击

二、十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要成就

1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伐、共命运,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绩。

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工程组建了160多个课题组,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组织出版了数十种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干教材;马克思主义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或学院。这些重大举措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才基础和组织基础。

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贡献。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内容和途径,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例如,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同富裕与分配制度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我国重大外交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理论成果和对策建议,有力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效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按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现各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这一基本要求,围绕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这一关键环节,经过扎实积累和有规划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和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共有20多个一级学科、400多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对策问题研究为重点、以综合研究为特长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

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紧紧围绕大局,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学术外交。一些学者在知名国际学术机构和讲坛上发表见解,参与议程设计,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在国际金融秩序治理、国际气候谈判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考古学》、《中国经济学人》等外文期刊,成为我国与世界社科界交流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对外学术交流遍及世界各地,同众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学、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在实践中培养、凝聚、造就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创新队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汇聚了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力量,壮大了思想理论研究队伍,直接参与工程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的培养,10年来中央有关部门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达46期,培训5000多人,全国范围内培训70000多人。目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近40万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0多万人,专职研究人员3万多人,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家、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支撑。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当今世界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世界格局和秩序不断调整变化;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新的要求。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既不应盲目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既不应贬低自己的信仰和传统,也不应拒绝接受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科学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哲学社会科学。

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必须立足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何滞后或背离这一伟大实践的做法,任何忽视或抛开这一伟大实践而一味向西方寻求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理论学术创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思想库作用。

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依托,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术创新之路。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已明确部署,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实施这一工程,不是简单的增减和修补,而是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整体的飞跃。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培育和增强学术创造力。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取得重大的综合性创新成果,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之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