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当前位置: > 网上党校 > 党建研究 >

抗战歌声凝聚磅礴力量

发表日期:2015-09-08 点击

 抗战歌声凝聚磅礴力量

  诗言志,歌永言。

  从悲怆的《松花江上》到怒吼的《大刀进行曲》,从激昂的《黄河颂》到抒怀的《毕业歌》,从深情的《南泥湾》到明快的《解放区的天》,无不偾张着民族的血性,汇聚着抗战的呐喊,凝练着伟大的精神。当年,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正是唱着这些歌曲走上战场的,他们用坚韧和牺牲精神,谱写出中华民族解放的壮丽颂歌。今天,当我们年轻一代重唱这些歌曲,重温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依然是那么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内心充盈着与前辈一脉相承的胆气、豪气和正气。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郑律成与公木在延安窑洞里创作的。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别说钢琴、小提琴,就连手风琴也没有。他们坐在昏暗的窑洞里,借着一根灯芯的小油灯微弱的光亮,“敲着盆,拍着腿”,写出了动人心弦的《八路军进行曲》。如今,两位创作者都已作古,而他们创作的歌曲却穿透时空,召唤和鼓舞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时年23岁的作曲家麦新在听了29军大刀队的故事后一气呵成的。这首歌节奏铿锵有力,语言简单炽热,生动再现了当时白刃格斗的29军大刀队勇守喜峰口的英勇事迹。这首歌一经问世便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诸多抗战名曲一起,成为烽火岁月中最经典的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这首选自《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当年,在延安的光未然抱病写下这首歌词。在听了光未然的诵读后,冼星海被深深地打动了,一把将歌词抓在手上,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写好!”经过六个昼夜的苦战,冼星海终于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这首歌磅礴有力、豪放明快,恰似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给浴血奋战的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这首歌是音乐家张寒晖在延安边区采风时,深受军民劳动热情感染而创作的。作曲以当地民间小调《磨炒面》为基调,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手法将其填入新词,创作出了《边区十唱》。后来在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周总理亲自选定了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和这首歌,从此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郑律成、公木、麦新、光未然、冼星海、张寒晖,还有田汉、聂耳、贺绿汀……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因为其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锻炼,吸取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创作灵感得以迸发,为抗战而发出大众的声音。恰如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的,“他们不是在写歌,而是在战斗!他们笔下流淌的不是墨水,而是泪水和血水!他们所表现的不是个人的经历和苦难,而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呐喊!”今天,我们重唱这些歌曲,不仅为朴实简洁的歌词、铿锵激昂的旋律所打动,而且为其中所蕴含的忠诚、信念、担当、血性、牺牲等伟大的抗战精神所感动,为歌曲所表现的民族光荣、民族自信、民族力量而自豪。

  “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

  “我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上,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懂得我们必须抗日。这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问题,它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有坚定的意志,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我们就有力量抗战。”

  这是抗战时期,发生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和杨虎城将军之间的一次对话。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由物质力量的叠加而决定的,它是意志、精神、信念和人心向背的较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贼寇逞豪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祖国的边疆!”历史通过歌声,展现了中华民族发自内心的时代最强音,凝聚起不可战胜的民族伟力,同时,也给我们宝贵的历史启迪和精神滋养。

  70多年前,嘹亮的抗战歌声响彻全中国,激荡海内外,并汇聚起“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磅礴力量,“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今天,我们再次把抗战歌曲唱响,必将震撼心灵,激荡血性,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强大正能量,谱写更加辉煌的时代新篇章。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