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社会观察 >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多理解基层干部的不容易(2)

发表日期:2014-06-26 点击

  流汗流血都不打紧,最怕还要流泪。基层干部数量众多,素质难免参差不齐,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互联网的放大镜效应,加之一些人的审丑心态,少数人把基层干部与胡吃海喝、胡作非为,歪曲中央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等联系起来。基层干部群体有被妖魔化、污名化的趋势。有网站曾调查对基层干部的评价,按满分5分计,结果显示,受调查网友中有近40%选择最差的一档“1分”。评价背后,包含着一些不满情绪,也潜藏着不少误解。

  正如有人所说,不能因基层干部中存在问题而看不到他们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他们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他们直面尖锐矛盾,没有减压阀,也没缓冲带。“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一旦出了问题,还最容易被处理。上级来人检查,怠慢不起;工作有点失误,媒体曝光,招惹不起。长期在乡镇工作,生活上缺乏照顾,很多干部成家都难。所以也有人很同情这个群体,处于“风口浪尖”、艰苦一线不说,还常常是干着费事活、吃着苦中苦、受着夹板气。

  事实上,多一点设身处地的理解就行。一方面,人们需要更客观地认识基层干部这一群体,而不是仅仅拿着放大镜挑问题、举着望远镜看成绩,导致挑剔的多、宽容的少,苛责的多、理解的少。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也应创造条件适当改善基层干部的现实处境。比如,加大中直、省直公务员定向从乡镇基层选拔招录的比例,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多路径;又如,尽快出台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办法,在财力、待遇上向基层倾斜,让更多甘于奉献的干部安心扎根基层。

  基层干部关乎执政根基,更关乎千家万户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也应用真心、动真情,这样才能在一线凝聚更多的正能量,生发出共建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作者为本报辽宁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14062605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