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时政新闻 >

李克强:大国新总理成长史(13)

发表日期:2013-03-18 点击

  "克强指数"很快被一些国际机构认可。花旗银行用它来对比工业企业利润,认为解释能力更强。
  评论者说,就真实性而言,"克强指数"包括的三项指标,项项涉及真金白银,几乎不存在做假的可能性。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饱受诟病,"克强指数"显示出一名地方决策者的清醒、实在,也展现出他的专业功底和专业精神。
  李克强的专业精神,既来自系统的学术训练,也来自从工业、农业两个大省再到中央的实践磨练。
  他外出调研经常随机行动,到县城的超市询问商品价格,与小吃摊摊主聊天;或者是在下乡途中临时下车,追问村民税费改革落实情况;爬上8米高的粮库,捡起稻米细嚼,自己感受粮食品质。
  2013年春节前,李克强在包头棚户区看望居民,因为是临时到来,让居民家的"光屁股娃娃"欢乐地抢了新闻联播的镜头。
  因为有对真实情况的把握,在审视和应对经济难题时,他显得功力深厚、底气十足。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做了一次令参会者"深感吃惊"的总结发言。据与会者讲,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从世界经济困局讲到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环环相扣,逻辑严密,面前没有一页讲稿。
  他主持的会,还要求参会人员不准念稿,讲实际问题。
  事实上,在十八大召开前,李克强"督战"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官方媒体发出的现场特写中,他数次打断埋头念稿的发言者,直切关键:"你就说说,试点中还发现有什么问题?"
  这被外电解读为"展现强势作风","塑造熟悉经济、果敢的形象";民间则更关注被"拷问"的官员一时间为之紧张,将此视作"新政风"。
  而细究李克强的为学、从政之路,这更多地反映了他崇尚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基层调研时,面对老百姓,他也经常会追问:有什么恼火事?哪里不满意?
  《小康》杂志的一篇报道曾引述一名河南官员的话说,1998年李克强初到河南,但让河南官员感到意外的是,新省长并没有立刻搞什么大动作,工作和生活都很低调。
  李克强此前给外界的印象近乎学者,面对"中国的缩影"河南,"李克强像个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去学习。"河南一位退休官员对媒体说。
  1999年初的《领导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了李克强到任河南半年后召开的一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研讨会"。
  相对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本身,文章更感兴趣的是研讨会的组织运作方式,"对各级领导如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尤其是如何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都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这篇文章说,由省政府出面召开研讨会,本身就是件新鲜事,会议的组织运作更有特点:
  一是形式简单,没有会标,未请记者,没有惯常的程式和"过门儿",厅局领导每人领到的材料袋足有几斤重,那是几十个单位近两个月来调研的各类研究报告。而会前的调研由李克强主导安排,有关部门列出了50个调研题目,要求必须用数据支撑观点,把存在问题和调整方向找准。
  二是领导"到位",代省长李克强、副省长张以祥"一坐到底",边听边记,不时插话,参与"研讨"。
  李克强询问的"行情"非常具体:水泥总量供过于求,高标号水泥占多大比例,省内市场如何;医药行业新增产值中新药和普药各占多大比重,新药市场份额有多大;纺织行业服装比例过低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