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当前位置: > 时事发布台 > 时政新闻 >

李克强:大国新总理成长史(14)

发表日期:2013-03-18 点击

  这篇文章感慨,河南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讲了多年,但进展缓慢,一般号召多,工作指导失之空泛,缺乏实打实的研究,曾多次留下因见事迟、行动缓、工作不力而错过结构调整机遇的憾事。
  这种被一些地方干部视作"新鲜事"的调研方式,对于李克强来讲,是一种专业习惯、专业方法。
  随后,在省长任内,李克强力推城市建设的"两端"--体现现代城市特征的"郑东新区",以邓州孟楼为样板的小城镇。提出"东引西进"战略,引进国外和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档次,开拓中西部市场。
  2000年下半年,李克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主导了河南省的"十五"规划编制工作,从而梳理、确立了河南面向未来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据知情者回忆,在他的办公室、省政府会议室或是出差开会的临时住所,他经常会同有关人员,自己摁着计算器,测算着什么产业会对全省拉动性最大,会使一些资源枯竭的城市繁荣起来;摊开地图,描画着铁路、高速公路的网架结构。
  从酷暑难耐的盛夏,到大雪拥门的冬夜,用他的心血编就的规划,至今仍是河南的战略导向和战略重点: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镇三头并举推动城镇化、交通运输大通道、文化旅游大省、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他提出的两高战略--"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在带领河南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同时,不也开始了在全国范围的放大版实验吗?
  2002年末升任河南省委书记之后,李克强的执政方略全面亮相:
  提出"中原崛起",夹在东南沿海和西部大开发之间的河南开始尝试走出"洼地"。
  以"中原城市群"概念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同时力推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这种城镇化发展脉络,既是李克强在学术研究阶段"三元结构"理论的2.0版,也与后来中央力推的思路一致。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李克强提出"三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几年后当他作为副总理强调"新型四化"时,就是在"三化"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
  作为制度配套,李克强提出了要创新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发展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4年底李克强转任辽宁省委书记,上任15天,跑遍了全省12个地级市和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翻检他在每一地的调研讲话,扎实而具体,小到某家企业的人均工资、某家钢厂的转炉规格,大到国企股份制改造、"大沈阳"、"锦州湾"、延长产业链条和推动资本运作。他的施政方略没有河南那么长的准备期,几乎与就任时的密集调研同时亮相。
  也许得益于对中国底层社会的切身感受,也许与传统的和合思想有关,从当年的硕士论文到主政大省后的施政方略,李克强一直注重将学理分析与现实约束紧密贴合,找平衡,扩共识--这种务实的思路,对于断裂、失衡普遍存在且差异巨大的中国社会而言,虽然未必给人一时惊喜,却称得起持久的专业和负责的考验。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