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广角
当前位置: > 阅览室 > 社会广角 >

礼仪用语里的谦敬与温度

发表日期:2014-01-15 点击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近日,一位网友总结了一系列“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经网络大V转发后,引发众多网友热烈讨论。有人表示,传统礼仪,没有敬烟陪酒,没有八面玲珑,传统礼仪用语之美,在于朴实无华中透着一腔真诚!也有网友表示,传统礼仪需要传承,也要顺应社会发展,重要的是保存礼貌的精神而非言语上的形式。(见17《广州日报》)

 

“久仰”、“劳驾”、“包涵”等礼仪用语,与如今小学生课堂上的“请、对不起、谢谢”的礼貌教育大体相通,前者承载着更为丰富文雅的谦敬之意。有人因其重拾传统文化精华而大力点赞,有人因其带有较强的书面或文言色彩而感觉有些矫情。不难发现,大家热议“中华礼仪用语”本身,就是在重温中华传统礼仪,是对日常生活中日渐消弭的传统文化的怀念与推崇。

 

“失陪”、“留步”、“拜读”等礼仪用语,既能明白表意,又言简意赅,或体现尊重,或传递歉意,或表达景仰。人们常说“会说话,好办事”,这样的礼仪用语使听者心服气顺,从而提高沟通与办事效率,可以说是人际交流中的一条捷径。

 

当然,因对象、场合、情境的不同,礼仪用语使用的频度和尺度也自然有所差异。比如,同样是询问年龄,小姑娘用“芳龄”,年长者用“贵庚”,小孩子则直接可以问“几岁了”;而面对他人的赞扬,如果与真实情况差不多,一句“谢谢”显然要比“过奖”来得自然真诚。无论选择怎样的词汇,只要依情因事做出恰当得体的表达,就不枉“礼仪”二字。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4022883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

[后台管理]

seo